close

從去年 10 月開始持準提咒,本來是一天 108 遍,後來再多加了 1000 遍,每天。

目前很多的變化反應在心態上的改變,會想要暸解自己莫名其妙的狀態,像是,好像打從出生開始就存在的空虛寂寞感怎麼來,也發現了自己其實跟周邊的互動並不存在「最基本的信任」的關係。

自己似乎也沒辦法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身邊很多是,更不能去「享受」身邊的很多事(似乎很多的努力只是一種交換。而這讓我的日子太苦了)。

 

雖然菩薩沒有辦法直接對我說話,但是可能是持咒加持的緣故,我不只開始去意識到很多自己的心態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似乎總是覺得好多問題的答案,透過菩薩冥冥之中的幫助,自動地出現在我的身邊和面前。

今天是想要述說持咒的影響,更是要介紹一本被帶到我面前的書,「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是 王瑞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很簡單的書,用字遣詞很簡單,並且照著每個人從剛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成長。通常健康的環境會帶給人怎樣的影響,又如果照顧者沒有辦法健康的照顧,又會對小孩造成什麼影響。

書中其實就提到,大意是:如果你小時候有需求,哭鬧的時候,沒有人及時回應你,你可能對這個環境就會產生不信任,也可能會因此沒有發展出健康的掌控感。我們很多時候覺得我們好像有某種「內建」的空虛寂寞,或是不信感,可能就是這個時期沒有健康的環境有關。

書中其實也提到,其實到了 2-3 歲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的小孩做出看似有點不合禮儀的行為其實只是為了探索世界。但是若是這個時候,小孩時常被照顧者用大人的行為規範對待,甚至因此被責罵,那其實小孩會很無所適從,甚至會去內化照顧者的責備,形成負面的自我形象。也會變得很容易「自我懷疑」。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都會有的症狀啦,當書讀到這邊的時候,突然很想跟自己說一聲辛苦了。在這個章節之中還有很多我覺得很棒的句自,像是:

「如果不是截止日期迫在眉睫,或是不做就無法升學或者面臨失業的程度,試著不要打擾自己。給自己機會自然的轉移注意力。找到自我調節的轉淚點」。不過這句還真是做起來難,畢竟每天都被壓縮得很擔心不做事情就會失業不是嗎?從小到大社會都沒有給我們自我的空間的意思?也或者我們真的從小到大就被整個體制壓制,被迫活在一個內捲的軌道上呢?

另外還有一句則是提到若是我們覺得自己不值得休息和享受,那可能是我們其實還不夠接納自己的意思呢。

 

目前我也還在閱讀這本書,但是這本書真的解答了我很多疑惑。很開心有一點竟然莫名其妙地刷到一則短影音,然後這本書竟然在博客來可以買電子版。實在是很神奇!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對很多事情的反應,甚至是自己以為的興趣,其實都跟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係。驚訝之餘,我開始對自己有更大的包容和理解,當自己腦中貶低或是責難的聲音出現時,也至少能夠叫停。跟自己說一聲「你其實很棒!」。

當然,其實就像作者不斷強調的,我們了解過去不是為了找人責備,而是為了讓自己的未來過得更好!

希望有興趣,以及對於自己莫名其妙的負面解讀的來源很疑惑的,其實都可以讀一讀這本書。並且可以好好的重新照顧自己,把自己給愛回來!

 

持準提咒的進步:思考,那股莫名的空虛和不信任感哪裡來?

 

書籍資訊:

書名: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 (博客來連結)

作者:王瑞 

 

當然我們持咒的目的本身不是單純只想要換得什麼,但是我觀察到很多持咒者的提升,都遠遠超過於了解自己這個層面。達到菩薩所謂的「自利利人」的境界。

但願大家也都可以透過持咒得到清淨,離苦得樂,自利利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uli 的頭像
    Wuli

    ----- Wuli's Global Journey ----- 屋利的世界

    Wu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